完美电竞官网资讯

全国统一免费咨询电话

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0000-0000

Q Q:1234567890

E_mail:admin@mrctj.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您当前的位置是: 完美电竞官网 > 完美电竞官网资讯 > 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儿童培训孩子的教育十篇完美电竞官网

发布时间:2024-01-30 16:44:23 丨 文章作者:小编 丨 浏览次数:662

  完美电竞官网完美电竞官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纵是心肠再狠毒的人,也希望自己儿女长大有出息,做人上人,干既轻快挣钱又多的美差,智勇双全,一表人材,能说会道,总之是好上加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想培养子女成材的人有吗?

  三十多岁的年轻家长中,很多都把培养孩子提到意识日程上来了。早让孩子接触社会,接触新环境,其用心可见一斑了。特别周日更是让人为年轻而辛劳的家长们折服、敬佩和羡慕。将孩子送到少儿艺校学习的大有人在。有送到市群艺馆学钢琴或小提琴的,有送到少年宫学书法、美术、唱歌、跳舞的,还有送到少体校学体育当运动员的,总之许多为人父母者为子女长大后有出息已蠢蠢欲动了。这很让我感动和惶恐不安,为人父者扪心自问我为小女做了些什么呢?难道我愿意耽误孩子前途吗?我不会有大出息了,难道也让孩子也没出息吗?

  如何才能让孩子有出息呢?这就要培养,舍得为她付出辛苦,舍得为她付出更多的有意的时间,喜欢音乐就培养学音乐,喜欢舞蹈就培养她跳舞的积极性,喜欢写字就培养她成为书法家,喜欢绘画就培养她当个画家。孩子本是一棵稚嫩的小树苗,怎么铸造就形成什么样的艺术品。孩子教育重在早期的启蒙,打什么样的基础就建造什么样的建筑,钢筋混凝土灌筑的一定是高耸入云的魔天大厦,破砖烂瓦盖起的只能是矮趴趴的贫苦人住的摇摇欲坠的危险房屋。

  时代变了,生活环境优越了,加上计划生育,一家只有一个孩子,谁不呵护,谁不疼爱呢?这也无形地让孩子们产生了自我优越感,哪怕有些家长并不娇惯孩子,但社会这种现象也会影响到他们,孩子们也非常清楚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根据这些现象分析,当今孩子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娱乐的项目多了,对学习不敢兴趣;生活的条件好了,不愿多吃苦;疼爱的人多了,听不进相反意见等等。因此,教育与培养子女是一件相当头疼的事。在此,我简单谈一下家教经验与教训,给家长们做个参考。

  教育和培养子女的问题不是很快就能说明白的,它需要一个相当艰难、复杂、漫长的阶段,然后通过这个阶段不断地总结出经验教训,采取措施等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只要你一直不断努力、不断的付出心血与代价,正确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它就会有好的结果产生。

  我们家长们不要刻意把孩子培养得如何如何,但必要的关爱和教育并没有省略。首先是学会相互沟通,学会如何培养亲子之间的感情,学会如何跟他谈心。不一定要谈大道理,在这点上有的家长误认为把大道理讲给孩子听就会有好的收效,其实未见得!孩子生下来天真无邪,高兴的事就爱听,不高兴的事就会引起反感,甚至对你产生隔阂,以致无法沟通。这一点非常重要。什么时候认为孩子如果喜欢我、贴近我甚至崇拜我了,这就获得了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偶尔讲点道理他听不是不可以的,当然也不要得寸进尺,否则会全功尽弃。道理要讲得通俗易懂,只要他懂了就立即停止,若不然再重要的理也要舍弃。另外,孩子和父母融洽后,自然要提出许多问题让家长解答。凡是能解答的,家长一定要认真解答,如果让孩子失望了,他将越来越少提问,这时,隔阂开始产生,危机也就开始潜伏了。

  教育与培养是彼此不能分割的两个部分。因此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特长和兴趣。除了发现孩子的长处外,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不足。我的孩子有很多不足之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胆小,不敢接触人,特别是接触老师,这是一个很致命的缺点。人的一生中主要是与人打交道,不然你就会孤立,引起性格反常。再说一个人再有本领,如果不与人接触就施展不了你的本领,你也就成了废品。因此我必须设法培养和锻炼他。所有能锻炼他的大小场合,我都尽最大的努力跟他做工作,让他去经受锻炼。谈到这个问题上我要感谢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他们为我的孩子提供了不少机会,如“六一”儿童节的表演、班集体联欢会表演,都没少让他参加。作为家长更是尽心尽力,为他借乐器、租车、搬东西完美电竞官网、辅导等等,让孩子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虽然不能与其他胆大的孩子比,但比起过去来大有进步。

  其次,孩子在做数学作业时显示出了逻辑思维的不足,因此我在辅导的过程中反对死记硬背,强调过程的思维,哪怕结果是错误的,但学习方法一定要正确,思考问题首先要合乎逻辑。在小学的中,几乎每个假期我都对他进行了这方面的诱导。同样,比他人不足,比自己却大有提高。当然,培养孩子不一定都是如此模式,要根据他的自身条件、个性、爱好,正却作出各重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就是它的复杂性。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但又都难免出现缺点与错误。如何对待孩子的每一点成绩与每一个错误,是做家长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取得了成绩应该表扬,犯了错误也应该批评,但表扬与批评的尺度很难把握。不鼓励不批评是不行的,可鼓励与批评过急了孩子的心态往往出现反常,究竟如何对待几句话很难讲清楚,我这里只说说具体事例仅供参考。

  有一回我们无意发现他的作业本上有很多B,当时我很气愤,但我冷静一想,先别急躁,以免刺伤他的自尊心,效果相反。于是我很平静地问他:“你的作业哪来那么多的B呀,是不是又马马虎虎地做作业?”他作了一些解释,尽管他的解释明显有点牵强,我也不必去揭穿,至少他知道自己是错误的,稍带点指责也就算了,关键看他本人怎样认识。我觉得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注重态度和过程最后必然会有好的成绩。

  可能有人认为我对孩子的要求太松,其实不然,关键时该严厉的还得严厉。有一次我打听到他们课外补习班连续三次被取消了,他却撒谎说去上课,其实是打球去了。这次我毫不客气,回家后我大发脾气,恶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打球并不是坏事,主要针对他的撒谎方式。他很少见我发脾气,因此觉得自己的错误可能犯得很大,有点害怕,我抓住这个机会,跟他谈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他自然而然地都听进去了,达那以后再也没发现他犯类似的错误了。

  总之,孩子有了一点成绩家长不要过于高兴;犯了错误也不要轻易发火,一方面要给孩子留有余地,另一方面在他知错时要抓住时机,理智地对他进行教育,具体如何正确对待还得看当时的情况而论。

  提前给孩子指出将来的去向也会对孩子有一定帮助,让孩子有一个奋斗目标,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这方面我为孩子作了很大的努力。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有个性,孩子们总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因此教育孩子的工作越来越能了,有很多家长经常说不知该如何教育孩子。其实想要教育孩子必须先走进孩子的世界。

  经常听到家长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我们都管不住他,他们一点也不听我们的话。孩子还是要给别人教才行。”其实不是孩子难教,而是家长不理解孩子。记得曾在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一书中看到过的一段话“早晨,儿童进去唤醒他的父母,这对大人来说极为讨厌。但如果这不是爱,还会有什么力量能促使儿童刚一醒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黎明的时候,当儿童早早地从床上爬起来,来到他还在熟睡的父母面前时,他似乎是想说:“勤快一些吧,天已经亮了,是早晨了!”但是儿童走到他父母跟前,并不是想说这些话来教育他的父母,而是为了看一看他所爱的人。可现实中的父母并不理解孩子心中的想法,一旦出现孩子去触摸熟睡的父母时,父母总抱怨说:“我们已经跟你讲过多少次了,不要一大清早就来叫醒我们!”或是对人们说自己的孩子不乖,一起床了总会把大人吵醒。老是教他不要这样做,可孩子还是不会。其实,这样的例子告诉了我们,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大人不理解孩子。因此,教育孩子,要先走进孩子的世界。

  从孩子的兴趣,去了解孩子的想法是可发展的。孩子自呱呱落地来到世界里,就有着他的需要。例如孩子刚出生就会哭,哭代表着孩子饥饿或是尿湿了,孩子不同需求所发出的的哭声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要学会去观察和了解孩子的不同需求。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需要,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段话“成人的环境不是一种适宜的环境,而是一群障碍物。这群障碍物实际上是对儿童的防御,使他们的态度乖并容易受成人的暗示。作为教育基础的儿童心理学一直是从成人的角度而不是从儿童的特性出发进行研究的。因此,它们的结论必须从根本上进行重新审查。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儿童每一个不寻常的反应都给我们提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儿童每一次发脾气都是某种根深蒂固的冲突的外部表现,这种冲突并不是简单解释成的对不相容的环境的一种防御机制,而应该理解为更高的品质求展示的一种表现。发脾气就像一场暴风雨降临,它是针对儿童心灵秘密显露的一种无奈的流露。”这对话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到孩子的每一次发脾气都只是想表达心灵最真实的感受。例如:我家的小侄子,他总爱用手去拍拍他刚出生不久的妹妹,或是在大人喂妹妹喝奶或洗澡时去弄妹妹的东西或是故意哭闹,让成人去关注他。可在成人看来他的行为是不对的,便对他进行批评。或对他说:“你不乖,我们不喜欢你,我们喜欢妹妹。”成人越批评他,他就越对着做。总这件事看来,我家的小侄子所表现的行为只是在表达他心理的不满。我家小侄子会有这样的表现主要是,因为以前家里只有他一个小孩,成人都关注他,疼爱他。可突然间家里多了一个比他小的孩子,大人都更关注妹妹,使小侄子一下子接受不了大人的关注转移,因此是他的缺乏了安全感,所以他会经常在成人去照顾妹妹时哭闹。可一旦成人对他说:“你不乖,妹妹比你乖,我们喜欢妹妹。”时他心理的不满感受不知该如何表达时,他便动手去打妹妹了。小侄子的表现,我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后,我开始站在小侄子的角度物理解他,用了一种与家人不同的教育方式去引导他。他开始变得很听我的话,也不再去捉弄她的妹妹了。例如:在妹妹哭闹,要喝奶时,我告诉我家的小侄子: “你很棒的哦,妹妹哭了,你能帮我照顾妹妹,你会唱歌给妹妹听的,我去冲奶给妹妹喝。”这时我家的小侄子很开心的在旁边跟妹妹聊天,还会唱歌哄妹妹开心。通过我用语言对他的肯定,他不再去捉弄他的妹妹。记得有一次,我家来了许多堂兄妹,他们总爱逗我家小侄子,当小侄子调皮不听他们话的时候,他们总爱说:“你不乖,我们不要你了,我们要小妹妹。”每次我家小侄子听到这样的话的时候,总或更加的不听他们的话,还会趁他们不注意的时候去打小妹妹。他们一发现小侄子打妹妹了就会打小侄子或是赶他出房间,不给他跟妹妹玩。因此,我就爱小侄子会经常去偷打他的妹妹。对于小侄子这样的行为,我采用了聊天的方式,引导他学会关爱自己的妹妹。我会带着小侄子去妹妹的房间,叫他轻轻的摸妹妹,告诉他,:“只要你轻轻的摸妹妹,我们都会很喜欢你。妹妹哭了,我们要抱抱她,虽然我们抱妹妹,没有抱你,但我们都很喜欢你的,你是哥哥,你胡照顾妹妹哄妹妹开心,我就更喜欢你了。”经过我的一番谈话,小侄子好像焕然大悟了,以后妹妹哭了,他都会去哄妹妹开心,也不再去拍打妹妹了。有时候还会爬到妹妹的身边和妹妹一起睡。

  以上的例子让我更清楚的了解到,我们要教育孩子就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去分析他的行为,这样才能找到孩子接受的教育方式去引导他,而不应该以成人的想法去教育他们。

  每个孩子都具有自己的特性,在游戏活动中能发现孩子的不同特性。记得自选区域活动时孩子们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玩具。刚开始孩子们玩得好开心。可突然间传来了哭泣的声音。我走过去了解情况。便有孩子告状了,说XX抢玩具还打人。我便向孩子了解情况。问清楚孩子们为什么抢玩具。XX小朋友告诉我,有小朋友抢我的玩具我就咬他了,我只是想拿回我的玩具。我告诉XX小朋友你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告诉我,不要用嘴巴去咬人。XX小朋友答应了我。然后我问被打的小朋友,他告诉我,我想要那块玩具,有了那块玩具,我的小汽车就可以开动了。然后我便告诉孩子,“你要玩具可以,拿你的一个玩具跟他交换,但你不可以去抢哦,长大了要学会用言语去跟人交流。”孩子答应了我,但他刚开始还不太懂得如何用言语去与同伴交流。我便鼓励引导他尝试去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渐渐的他就学会了与同伴交流。

  上述例子让我明白了,在游戏活动中,我们能观察出每个孩子都具有不同的特性。Xx小朋友他具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特性。他每次游戏时都不会去拿别人的东西,但一旦有人不经过他同意就拿了他的东西,他便会还击别人。被咬的孩子,他是一个不善于与人交流的孩子,他是“自我中心”的个性。他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手,他不懂得用言语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只会直接去拿自己想要的东西。

  不同的游戏都能使孩子特性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去理解孩子的特性,根据孩子的特性去引导,教育孩子,这样能做到因材施教,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

  孩子从小就爱模仿,孩子的模范能力很强,因此,我们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经常会有家长告诉我们:“我家孩子在家模仿老师,要我们当学生他给我们上课。”其实孩子天生就喜欢模仿。他们小时候模范大人说话、模仿大人走路。到幼儿园了模仿老师上课、模仿老师的举动。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模仿着大人的言行举止。因此我们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记得我们幼儿园正在实施文明礼仪的教育。刚开始我们只是告诉孩子,:“你们见到老师或其他人都主动问好哦。”可我们老师之间由于太熟悉了,还时时都会见,所以我们看到时总少了问好。因此,无论我们怎样引导孩子主动向人问好的文明礼仪教育总不见成效。后来,我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见到谁我都会主动的向人问好,在无形的带动下,我们班的孩子不用提醒都能主动的向人问好了。在此事中让我更明白了无形的教育,让孩子在模仿中得到发展。

  “孩子进行活动的首要目的,以及对构建活动具有真正吸引力的是他自己的四肢,有时候甚至是他的整个身体。他将自己的小手放在不同位置上,甚至试图通过它们以及他的整个身体描绘不同物体。换句话说,通过其他的物体和材料,使他的四肢和身体为达到早期的发展而做好准备。

  其他物体主要是那些立体的、固定的、庞大的、能够用手牢牢地抓住的东西。儿童首先检查它们单独竖立、移动、柔性和与其他物体结合的力量,以及容易与其他物体结合和容易分开的可能性。因此,球体、木块、石块是儿童最早的玩具。

  通过使用这些玩具,儿童将身体之外展现出内心隐藏的东西。这表明他要做事情和构建的倾向(他的创造冲动),也是表明他后来在绘画方面的努力再次证明这一点。”这段话是福禄培尔在《幼儿发展中的教育》中所提到的。玩是孩子得天性,也是孩子发展的重要途径。孩子会自己寻找东西玩,或是喜欢爬楼梯、喜欢在椅子上爬上爬下,都象征着孩子在发展,因此,我们要先了解孩子发展的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去引导孩子,为孩子创造他的玩具。例如:刚开始给孩子准备球、石头、木的积木等玩具。在绘画活动中我们不仅能使孩子手的小肌肉得到发展,也能通过绘画活动看出孩子心中的想法。例如:在中班美术活动《我的小志愿》中,孩子们能大胆选择色彩绘画自己的作品,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仅手的小肌肉得到了发展。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能与同伴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孩子的语言同时也得到了发展。还能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有一位孩子,他画了一个警察抓了一个坏人,他画的警察的表情是笑嘻嘻的,坏人是用一个纸袋套住了头,只看到眼睛。坏人的旁边是一栋房子,房子里有五颜六色的火。在警察的旁边有一辆红色的消防车。看到孩子的这一幅画时,我感到很惊讶。中班的孩子居然能画出一个故事情节,那人物的表情是如此的生动啊。我便请这位孩子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他告诉我们:“坏人去放火烧房子了,警察把他抓到了,所以笑嘻嘻的对坏人说:“有我在,你是逃不了的。”消防车也赶着过来救火了。孩子还告诉大家他长大后要当警察和消防员,这样就可以救人的,可以向超人一样保护人们。

  孩子每一个行为都有着他内心的想法,有着促进他发展的作用。比如:孩子喜欢把自己的玩具车拆烂,这一行为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及他的思维的发展。孩子想要自己安装修理自己的车,好奇想要看看车里面有什么东西。还有孩子喜欢撕书的行为,是幼儿手的小肌肉得到发展,可每次看到孩子撕书我们总会批评孩子,并没考虑到这时孩子手的小肌肉得到发展的问题。其实对于孩子撕书的行为我们一旦深入了解了,就能细心的引导孩子撕书是不对的行为,便给一些不要的广告引导幼儿想要撕纸了,可以找一些不要的纸来撕。这样孩子就不会不听大人的话了。

  想要教育孩子让孩子听自己的话,那就要先走进孩子的世界,理解孩子的需求,再通过孩子的需求去教育孩子。

  AQ(Adversity Quotient):一般被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是指人们在遭受挫折后的承受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在逆境中的坚定信念和控制逆境的能力。

  AQ教育即挫折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造某种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使孩子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孩子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AQ不但与孩子在生活学习中的表现息息相关,更是一个孩子快乐成长的关键因素。低AQ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遇到挫折就容易萎靡不振,甚至自暴自弃,而高AQ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则愈挫愈勇,快乐成长。

  AQ与智商(IQ)、情商(EQ)并称3Q,是人们获取成功必备的不二法宝。在IQ(智商)与EQ(情商)正常的情况下,AQ对一个人的人格完善和事业成功起着决定的作用。低AQ的人在困难面前,看不到光明,一事无成,甚至悲观绝望,大意轻生,而高AQ的人在面对逆境时,则始终保持上进心,从不退缩,会把逆境当作激励自己前进的推动力,能够发挥最大的潜能,克服种种困难,获得成功。

  AQ不同于取决于先天因素的(IQ)智商,它形成于婴幼儿时期,成熟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如果儿童缺乏早期逆商训练,则其成人后逆商将大打折扣。

  过去的孩子,即使被父母经常打骂也很少发生自杀事件,甚至都不会产生此类想法。但是,现在的孩子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Q教育的缺失。所以家长和教师要正确对儿童进行逆商培养,为儿童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保障。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必须有家长与学校的配合,这是首要条件。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只有家长与学校配合好,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家长一定要树立一个观念:正确地爱孩子,溺爱只能害孩子。

  人生难免会遭受挫折和逆境,善处逆境的人才更具有生存力和竞争力。孩子从小不能娇生惯养,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磨练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挫折教育并非单纯让孩子体验挫折,也不是简单地仅仅让孩子吃点苦头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更不是“打击教育”,而是要让孩子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

  在传统的家教观念里,孩子做错事时就要进行体罚,通过身体上的疼痛进行教育。自挫折教育概念提出以来,不少父母便自动地将挫折教育与体罚划上了等号,认为既然赏识教育是赞扬,是发现孩子的优点,放大孩子的优点,那么字面上看起来与之相反的挫折教育,自然就是惩罚。显然,这也是对挫折教育本意曲解的结果。

  和孩子对着干也是一部分父母对挫折教育的理解。孩子说要这样,父母就偏要那样,孩子说对的,父母就偏说是错的,总之不让孩子有得意的时候。这么做的后果不但没有使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大大增强,反而将孩子的自信心“挫”没了,更加没有面对挫折的勇气了。

  教育要着眼于孩子未来发展的能力。科学的AQ教育应给孩子确立如下培养目标: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根本就找不出同样的两张叶子一样,所以要喜欢自己。

  要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识到生活中存在一些困难、挫折是正常的,要勇敢乐观地看待它们。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挫折,这样才能够在真正遇到挫折时,作出正确判断,尽快调整好心理状态。

  可以在生活中有意地制造些“困难”,例如,带孩子徒步郊游、登山等,并约定让孩子自己走或爬,也可对孩子进行适度批评,让孩子直接面对挫折的考验。在接受批评的同时,孩子会慢慢学会怎样调节心理。有的孩子学习很好,但是体育较差;有的孩子绘画舞蹈俱佳,但是不善于交流。老师和家长要在适当的时候向孩子指出不足,让他意识到:自己不是万能的,在某些方面自己不如别人,可能会遇到困难,要去克服。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伸手援助,而是鼓励孩子自己多动手勤动脑,对其点滴进步都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并鼓励孩子坚持到底,以锻炼孩子的韧力和耐力,树立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让学生在挫折中看到希望,在失败后能继续站起来。对孩子来说,最大的奖赏就是老师和家长的鼓励,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乐观自信。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但只要鼓励的方式得当,就能让他们树立自信。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被更多人所重视,家长如何教育和培养好自己的子女是当今天社会的焦点问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

  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范文1时光荏苒,转眼之间儿子已经15岁,暑假以优异的成绩被泰安一中首届创新班录取,已经成为一名准高中生了。儿子善良、正直、刻苦、向上、自信、阳光,是老师眼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同伴眼中好学上进的好榜样,是很多父母教导孩子时所说的“别人家的孩子”!回想儿子从出生到今天的点点滴滴,其实我们也没有刻意寻求教育孩子的方法,只是努力试着和孩子一起成长。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是令不从。”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时怎样做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环境。作为父母,首先我们会在孩子面前实话实说、说话算数、言而有信。其次,我们在处理家庭问题时,家庭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能相互体谅,和睦相处,不耍家长威风。还有,我们对待工作都是全身心地投入,都多次获得各自单位优秀员工、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我没觉得这才是最好的表率,这样的家庭教育一定会有成效。

  00后的孩子,成长环境和学习环境与我们小时候大相径庭,虽然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但课业量大、学习任务重,孩子有着太大的压力,我多数时候会换位思考去理解孩子,想法设法的多找到孩子的优点,多给孩子一些赞赏,多引导,少强加,多沟通,少指责。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充分提供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挫折,从各个方面培养孩子自立、自理的能力。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各种参观、旅游、夏令营,使孩子能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环境和社会需要。关爱孩子,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但对学习习惯要严格要求,我认为这种严而有爱的教育应该适用于所有孩子。

  我们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并配合他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我们一直给孩子灌输的思想是:做事情不要太功利但要努力,没必要所有事情都要争一争二,只要自己开心就好。孩子学习围棋、书法、二胡,老师反映都不错,因为初衷就是培养个爱好,所以一直练着却并未追风考级。我们经常对孩子说,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绝对没有回报。父母不要求你做最好的,只要你努力了就是好孩子,我们都会以为你傲!孩子在考试取得好成绩时,我总是低调处理,适当鼓励,但又指出不足,防止孩子滋生骄傲自满情绪。

  我始终相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虽然我的孩子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高中生活才马上开始,泰安一中创新班学霸云集,会有更严峻的挑战等着他。我将会继续努力,让孩子登上更高的平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范文2要说我的育儿心得真的没什么,大家都初为人母,一切都得摸索。宝宝一天天长大,我也和她一起慢慢成熟,怎样理解孩子,学习探索教育培养孩子的方法,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点点是一个脾气很倔的孩子,但又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乖孩子,你越对她凶,她就越哭闹得厉害,你要是蹲下来好好和她说,反而会乖乖听话,懂事的让我们吃惊,跟小大人一样。所以我经常和她互换角色,让她来当我的姐姐甚至妈妈,她会一一告诉我这个要这么做,那个不可以这样做,之后她也就慢慢改掉了平时不好的习惯,而我达到了预先的目的,感觉何乐而不为呢?

  孩子的性格也不是先天的,后天的培养很重要,点点虽然有脾气,但很爽直,我不喜欢孩子像个牛皮糖那样粘。她就是哭也不会很长时间,在她没完没了的时候,我们就采用转移的方式,比如她吵着要去哪儿哪儿玩耍,或者买什么什么玩具的时候,我会突然说“哎呀,昨天爸爸买的那个玩具怎么不见了?”她就马上不闹而是去把那个玩具找不出,还说“你看呀,不是在这吗?”早上孩子往往会赖床,特别是冬天,闭着眼睛缩在被窝里不肯起来,我就拿了一样东西,在她耳边说“看看这是什么呀?”“你知道吗,今天亲公给你买了什么好吃的吗?”她马上就清醒过来,呵呵,还屡试不爽呢。但有时候也会很无理取闹,这个时候什么大道理都不管用,那就不理她,把她晾一边,全家人步调一致,她会哭到东哭到西,然后有个“好人”就站出来,跟她讲道理,这个时候她马上止住哭闹,还一个劲的说“妹妹乖,妹妹不哭了”我们全家就马上会意的笑起来。孩子还小,我们的教育都是正面的,从来不恐吓她,说什么大灰狼来啦,妖魔鬼怪来吃宝宝啦,也从来不把孩子关到黑房子里。不能给孩子稚嫩的心灵留下阴影。

  老师经常表扬她的小手很巧,我们大人当然很受用,可这也是她每每把家里搞的一团糟后才出的结果,让她收拾干净,必是不愿意的,只有说我们一起来比赛看看谁收拾的最干净哦!她才会跟上了发条的机器人一样兴奋的干起来。孩子从小就好学好动,最会模仿大人的样子,看到我们搞卫生,她就抢着抹桌子扫地,看到她拿了餐巾纸沾了水到处擦,尽管有的时候反而弄脏了,可是看到她认真快乐的样子,我们就都开心了!我们全家还常常跟她一起互动,比如她带上围兜,拿了锅碗瓢盆做饭,还煞有介事的来问这个“你想吃什么菜”,那个“你想吃什么菜”,我们都认真的说“我要吃蛋炒饭”,“我要吃清蒸鱼”,于是她就说好的,马上做。一会就端上来给大家吃,我们就装作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还不住的夸奖说“真好吃,真香”,她马上咯咯地笑个不停。

  孩子是一张白纸,什么好什么不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他们来说没有一点概念。刚到学校什么都不懂,老师发红花,她扔掉,因为她不喜欢,有的小朋友做了不对的事,老师为了教育大家,让他们站到上面给大家讲什么是不对的,可她会跟他们一起站到上面,这个时候就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耐心的教育,结合在家的表现,她也喜欢玩水,比如把好多器皿在水龙头上冲洗,一来把身上的衣服都弄湿了,二来还浪费了水,我们就跟她说衣服湿了要咳嗽,浪费水是错的,结合南方干旱的事,给她讲南方的小朋友因为没有水而不能洗澡啦等等,让她懂得要节约用水儿童培训。现在她还经常给我们大家发小贴纸呢,边发边说谁表现好就发小贴纸给她,我们全家都是她教育的对象呢。

  孩子从小就有虚荣心,喜欢争第一。开始的时候她看到自己不能得第一了就赖皮,一定要我们等她让她,有时候干脆哭闹,这时我就教育她:第一是要自己努力争取的,而不是要大家让给你,在学校里也是一样的,其他小朋友得第一,那是人家的本领大,你要得第一就要跟人家竞争,得到第一是很光荣的,别人得第一你也该为朋友高兴。慢慢的她懂了,再也不会因为没有得到第一而哭闹了。

  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范文3孩子的成长应该是立体的、多方位的、多能力的成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应是立体、全方位式的教育,仅仅依赖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缺憾。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又是一项异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家长有个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各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

  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普天之下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这种心愿从小处看,可以成就一个人的骄傲与辉煌,从大处看,可能造就一个民族的自豪,甚至成为一种文明与进步的代表。遗憾的是,就一些父母而言,望子女成才的心愿却很难实现,下面就我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爱孩子,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我就常常给我懂事的女儿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她的爱,也增强了她对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们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每当我这样问女儿的时候,她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当她说出自已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她的意见,与她商量办,给了她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学习上我常鼓励女儿说: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老爸好佩服你啊,她一听就很高兴,而且还调动了她的学习积极性,当她遇到困难时,我不断地给她打气,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她,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范文4虽然新手妈妈在育儿路上有许多许多的难题要克服,但我相信在我的不断努力学习下,一定可以一边改变自己的坏习惯、一边把女儿教育的更好。

  我是一个80后妈妈,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我自身的性格中难免有些自私和任性。生了女儿后,更是像一个大孩子带着一个小孩子,但俗话说:家庭教育无小事,生活无处不教育。所以在教育女儿上我要从小事做起,同时也要从自身出发,做女儿的好榜样。

  女儿作为我们家长的一面小镜子,如果想要让女儿更优秀,首先我们自己也要提高自身修养。出口成脏的父母,怎么教育出文明礼貌的孩子;父母自身没有良好的习惯,怎么能要求孩子的道德和素质;父母言而无信,孩子怎么会诚实守信。这三点在我教育女儿时也时时刻刻反省着自己。

  尊重女儿也是我们家比较重视的一件事,不把女儿当做小孩子。我相信即便女儿再小都会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年纪虽小却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女儿,给女儿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听取女儿的意见,我相信被尊重的女儿会越来越懂事。

  为了给女儿补充营养,所以在选择奶粉上,我们选择了美赞臣荷兰版A+,味道女儿一直都很喜欢,重要的是奶粉含有科学配比的DHA,DHA又被称作为脑黄金,也是系统神经细胞生长及维持的主要成分,足量的DHA能让女儿的脑袋充分发育,只有脑袋发育好了,才能让各方面的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另外,奶粉含有独特的(PDX+GOS)益生元配方,夏天也不担心上火。

  虽然新手妈妈在育儿路上有许多许多的难题要克服,但我相信在我的不断努力学习下,一定可以一边改变自己的坏习惯、一边把女儿教育的更好。

  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范文5进入初中了,孩子也是进入青春期了,这个时候就有点叛逆,因此家庭教育就很重要了。我也来谈谈我对家庭教育的心得。

  坚持不懈地向孩子灌输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叫响“学生不学习不算尽责任,学习学不好,不算好学生”的口号。引导教育不可一味关在家中讲道理。要善于搞好“结合”、“渗透”,把家庭引导结合渗透到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去,针对孩子的学习任务、现实思想、生理健康等特点,见缝插针地进行引导,有的放矢做工作。

  学习中目标鼓励,就是根据“水涨船高”的道理,帮助孩子设计学习目标,来激发积极性,使孩子不断向更高的知识高峰攀登。大量事实证明,印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目标可以催人向上。为使孩子目标装在胸中.家长可制作成绩―览表,利用《学校和家长联系本》,将孩子每次考试、测验成绩,直观地用曲线反映在坐标上,使孩子、家长一目了然。对完不成指标的科目,家长要及时进行补课,或找人帮助。

  对完不成指标的科目,家长要及时进行补课,或找人帮助。教育实践”。很多孩子品学兼优、诚实勤劳、文明礼貌,固然是学校、社会教育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的表率作用,对孩子健康成长有着强烈的感召力。因此.只要家长强化“为国教子”的意识.努力工作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出样子,就一定能够带出你所理想的孩子来。

  既然挫折,或曰“钉子”,在孩子成长中无法避免,那么,孩子应该如何面对挫折呢?

  通常情况下,面对挫折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积极的情绪,遇到问题知难而上,越挫越勇,这便形成一种动力,使人奋起、成熟,变得坚强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另一种情况是一种消极负面的情绪,悲观、失望’痛苦,甚至是对抗、暴力。孩子成为困难的奴仆,整天陷入痛苦的沼泽不能自拔,其终生一事无成。

  显然,第一种情况是正确的选择。家长要尽可能强化孩子的理,尽可能避免消极负面情绪,使孩子正确对待问题,正确对待挫折。

  孩子集百般呵护于一身,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度的宠爱与保护,孩子不仅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而且容易错误的认为自己的想法总可以一帆风顺的实现。而事实上挫折乃生活的常态。家长要真正爱孩子,应彻底改变观念,讲究爱孩子的方法,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在做中不断体验生活的艰辛,激发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真正享受到战胜挫折取得胜利的喜悦,从而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和本领,将来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

  挫折教育是贯穿于学生每一天每一处的。在学校,各科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适时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尤其是班主任,可利用班会,各类活动挖掘挫折教育素材,开展针对性教育。家长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利用家庭中的时机,开展抗挫教育。家校都可通过身边人的经历来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直面挫折,克服困难要讲究方法,孩子面对的困难要适度,否则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既然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那么增加面对困难的勇气,总结抗挫的经验,学会坚强,愈挫愈勇。

  民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的发展,虽然缩小了城乡的差别,但城市与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村)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民为了生活,纷纷洗脚上田,或出外进城打工,或出外做生意。农村中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居住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君不见山区农村“田地工夫七十耕,青壮劳力难寻觅”的现象吗?农民外出打工,他们的子女不能跟随他们进城读书,城市学校很难接收他们的孩子读书,他们的收入也负担不起。因此,他们的孩子也只有留在家乡读书、生活。有的跟爷爷奶奶居住,有的跟外公外婆生活,有的寄居在亲戚家里,更有甚者只有几个小孩一起生活。这就意味着不少农村的孩子要远离父母而生活、学习。“留守孩子”(或“留守学生”)就相应地出现了。而“留守孩子”由于缺乏家庭、父母的管教,往往思想品德、行为表现较差,学习缺乏上进心,成绩也较差。我校九年级有一个姓黄的男学生,父母都出外打工,只让几个孩子在家里生活,由于家中无人管教约束,疏于教育,在学校也不听老师的耐心教育,班主任多次家访也找不到家长,结果这学生逐渐养成偷窃的坏习惯儿童教育,偷了家里的钱上千元和同学的钱伍百元,然后离家出走一个多月而不见回来。父母很伤心、后悔,但都为时已晚了。从中可见,“留守孩子”的出现,给农村教育带来了新的教育问题,如何教育好这些“留守孩子”呢?也给班主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下面就谈谈本人这几年来担任班主任工作对“留守孩子”教育的几点做法、体会。

  每个新学期开学,班主任都应对学生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家庭情况。尤其是“留守孩子”的家庭情况更加要清楚掌握,然后把“留守孩子”的各种情况建立档案。档案应详细记载学生的思想、学习、在家居住情况,以及学生父母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以方便能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的情况,共同教育学生。

  “留守孩子”父母外出,家中无人看管,或只有年老的爷爷奶奶管理,但因管理不力,以导致孩子长期处于自由状态。中学生自觉性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思想又不成熟,由于无人约束管理,极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变坏。无心向学,经常缺课,夜不归家,聚众闹事,有的甚至偷东西,面对“留守孩子”的这些表现,作为班主任如何管理,教育好“留守孩子”呢?

  1、建立电话网络,随时与家长联系,教育学生。现时,通讯电话已比较普及,较多农村的家庭都装有电话(或邻居装有电话),而外出做工的家长亦有手提电话。这是一个很好的条件,家长在外,可以随时与孩子谈话,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家、在校的情况。为此,我对“留守孩子”的家长都提出要求,每周定期打电话回家与孩子谈话,班主任也时常与学生家长保持电话联系,反映学生的思想及学习情况,课外也应常打电话到学生家里,在电话中监督学生。这样,家长就可以出外做工与教育孩子两不误,教师又可以在课外更多地了解学生,教育学生。

  2、建立人际网络,监管学生的不良行为。农村都是聚族而居的,邻居就是亲人。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邻居监督,教育“留守孩子”。我班学生李金朗,家住圩镇,父母都出外打工,只有几弟妹在家生活,由于无人看管,每天晚上吃饭后就和一些不读书的人出去玩,经常逃学,无心读书,思想纪律也变得很差,他父亲也常打电话回家,要求他必须认真读书,但他只是随意表面答应。我在学校也与他谈心,他也表面上答应,但回到家里,却又不能约束自己。为此,我到他家里了解情况,他的邻居也反映他每天晚上都不在家学习,而是和一些人出去玩,很夜也不见回来,有时甚至带一些人回来玩到天亮。听到这种情形,就跟他的邻居谈话,这是李金朗的堂伯,李金朗有时也听他堂伯的话。为此,我就恳请这位邻居,希望平时能提醒李金朗,把李金朗的情况及时告诉我,经过反复多次的教育,这同学改变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思想、学习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3、建立教师网络,齐心协力教育学生。教育好学生,单靠班主任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留守孩子”的思想工作更加复杂。班主任必须与各科任多加联系,甚至与学生以前的老师联系,共同教育,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我班有一个女学生,读八年级时,她是一个各方面都比较好的学生,虽然父母在外打工,但她能在家里照顾好、带好弟妹,做一个小家长。但上了九年级后一段时间,我发现她的思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变得无心向学,上课无精打采,经常缺交作业。后来经从学生方面了解到,这个女同学在暑假期间,由于受一些社会青年的影响,产生了与社会青年谈恋爱的现象。于是我与各科任多次找她谈心,也不能改变过来。她的父母也专门回家看着她,但效果也不好。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女生在读八年级时,很听班主任年轻女教师的话,对班主任很尊敬,于是我就找到这位女教师,向她反映了这个女学生的情况,请求她帮忙做这个女生的思想工作。女教师很乐意,认为也是她的工作。通过这位女教师几次与学生谈话,这个女生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也专心了,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全班第三名的良好成绩,女生的父母也放心地再一次出外做工了。

  环境造人,“留守孩子”由于父母都不在家,有很多工作是靠他们自己独立做的,这也是很自然地锻炼了他们的独立管理能力。“留守孩子”自控能力虽然差,但并非不能控制,关键是班主任如何引导。让他们扬长避短,发挥才能。班主任可让有管理能力的“留守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自己约束自己,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我班一个学生小温,他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孩子”,每天放学后打球,在饭店吃饭后才回家,独立能力比较强,但上课经常迟到,学习比较散慢。为此,我就安排他做班里的体育委员,之后,他的迟到、旷课等散慢现象逐渐减少了。他敢于管同学,工作也做得很好,在组织同学参加学校的体操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这个学生的思想、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给儿子洗完澡,儿子爬到床上,很快进入甜甜的梦乡,而我却久久不能入眠。幼儿对男女在外貌及生理上的差异非常好奇,常常会提各种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而幼儿所接受的有关性问题的准则和观念,是其成年后性心理的基础,对他的性格乃至一生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对儿童进行性教育,关键时期是在14岁以前,尤其是在五岁以前。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的禁锢,家长和老师面对孩子提出的性问题,不能大胆地正面回答,要么采取回避的态度,要么采用欺骗的手段,编造故事搪塞了事,更有甚者训斥和打骂孩子。这种不正确的引导,极不利于儿童形成正确健康的性观念,会给其成年后的心理健康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许多成人的性心理障碍都根植于幼年时期,所以幼儿期对孩子进行性教育非常重要。可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呢?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年轻的父母们商榷。

  一两岁的幼儿就能认识到男女在外貌上的差别,随着认知的萌芽,在此阶段可帮助幼儿凭外观特点,来辨认男女两性的差异。如:帮助幼儿去认识男孩所穿的裤子跟女孩所穿的裙子有何不同,男孩和女孩发型的不同等。男孩穿裤子,留短发,女孩穿裙子,扎辫子,以具体、明显、简易的形象区别性别。这样可逐渐帮助幼儿形成性别认同,让孩子懂得男女不同的性别角色,即性的社会角色,男孩要勇敢,女孩要温柔。在日常生活里,要训练孩子穿属于自己性别的裤子或裙子,强化自我性别的认同,以免将来性别混乱不清,或者产生性别认同对换的可能性。

  幼儿的好奇心很强,一般幼儿到两三岁的时候就会开始探究一些有关性的问题。其中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我是从哪里来的?”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家长可能会回答:“你是从街上捡来的”;“你跟孙猴子一样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从医院抱来的”……或者有的家长干脆就粗暴地拒绝回答。这种做法会压制孩子的好奇心,会让孩子感到这些问题是肮脏的,不应该问的,从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性是神秘的、卑下的不正确观念,不再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它,自然也会影响以后他对性的正确的、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孩子的出生问题父母可借用自然现象、寓言故事、童话故事采用比喻的手法把性教育的内容穿插其中。笔者在文章开头对孩子的讲解可供年轻父母们参考。

  孩子们除了对自己的身体好奇之外,还会对别人的身体感兴趣,因此同龄的孩子会经常互相注意对方的生殖器官,他们常对男孩与女孩的差异感到迷惑不解(尤其是身体器官的差异),会向父母提出“男孩与女孩为什么不一样?”对于孩子提出的性别差异问题,父母要按孩子的认识水平来回答,回答要简单易懂,语言既要科学化,又要儿童化。应该像回答其它问题一样,轻松自然地告诉孩子,就如指出孩子的五官一样,为孩子指出生殖器的名称。因为性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认识人体各部位的名称。人体各部位及相关功能都有标准术语。在教幼儿认识时,要采用术语和儿童化语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如,在认识性器官时说:男孩的是露在身体外面的,像小,小是男孩的宝贝,自己要保护它。女孩没有小,是因为女孩的生殖系统隐藏在身体里边。父母可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故事的方式,给予巧妙的回答,或用动物的生殖活动进行比喻,帮助孩子理解性。不能过分详细地讲述性、生殖等情节,如果讲不透,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会更觉得神秘,这样会给孩子带来更不好的影响。解释的时候要坚持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明。这样,幼儿的好奇心既得以满足,又使问题得到科学的解答。

  有的孩子不但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会做出一些大人们不易理解的行为,如摸摸、摩擦双腿、玩弄自己的外生殖器,有性的感觉与满足。还有的男女幼儿相互抚摩生殖器。家长看到幼儿的这些行为可能会很不理解,甚至很生气。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性蕾期从大约3岁至5或6岁,性满足的来源从区转移至生殖器期。在这一年龄,抚摸和玩弄或会产生。所以,幼儿的性游戏是儿童成长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是正常的举止,对于孩子的性游戏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呵斥或惩罚,这样会给孩子的心理发展带来阴影,对孩子的性游戏和应正确引导,家长应设法用玩具、讲故事、游戏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对幼儿进行性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树立正确而恰当的性别同一性和性别角色;从小防止性压抑和性抑制,甚至产生性神秘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性教育,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是父母、学校、社会不容推迟的责任。开展幼儿性教育活动要求教育者(主要是孩子的父母、老师)对有关性的问题及其重要性加以认识,对性知识有科学、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孩子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导与解答。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89,291

  孩子的心灵是一快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能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加强孩子品行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伴随孩子的成长,我们始终把塑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养成良好习惯、培育优秀品质作为教育孩子的重点,对孩子全方位地进行品行教育。

  孩子是家长的影子,是父母的翻版。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家长教育和影响的结果。在孩子品行形成中,家长之所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家长是陪伴孩子的第一人,也是时间最长的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自己首先做出榜样,带头做到。在家里,我们严格要求自己,行为谨慎,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努力培养孩子好的品行,确保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成为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孩子的一切良好习惯,均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我们重视以身示范、言传身教,通过自己良好的言行感染孩子,平时我们自己远离麻将、桌,在家里杜绝不良杂志和音像制品,不把不文明的的语言带进家庭,空余时间多看书、多充电,有意培养孩子“以书为友”的习惯,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我们家庭和睦,生活和谐,全家人互相体贴和尊重,遇到困难时同舟共济,有喜悦时共同分享。欢乐、幸福、祥和始终相伴家庭。在温馨、安宁、上进的氛围中,孩子感受到生活的温暖、成长的快乐,在宽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勤劳是孩子必须从小养成的一种好习惯,因为勤劳几乎是一个人的衣食来源,是幸福的根本。热爱劳动的人,一定会成为幸福的人。反过来,一个人的精力不用到有益的地方,就会成为破坏力量,那是很不幸的。谚语云:“恶魔是借懒人之手做坏事的。”人之所以成为坏人,是因为精力没有用到好的方面去。所以身为父母者,应从小使孩子养成勤恳的习惯,使恶魔无机可乘。

  现在的孩子,因为是独生子女,一般比较懒惰。为了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我们坚持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搞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当孩子看到自己的劳动为家庭带来成果、为父母带来快乐时,他既有成就感又有充实的快乐。现在,孩子不用我们安排,就能主动地做一些家务劳动,并对家里的事情提一些建议。孩子已通过劳动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和影响,取得了劳动发言权。

  我们认为通过劳动,既要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又要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更要让孩子在劳动中获得自信。在孩子劳动的同时,我们反复告诉孩子这样一个道理: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才能生存,人活着必须劳动。现在的学习,是为了今后的劳动。作为中学生,现在就要努力学习,铢积寸累,脚踏实地,以老实的态度、扎实的功夫来对待每一门功课。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育孩子的大事。培养孩子恒定的自信心是心理教育的关键。自信,是孩子内在的动力和兴趣的起点,没有自信,孩子无法深入知识深层,无法使灵性的源泉涌动。尊重和认可孩子,帮助孩子找到存在的平台,才能确保孩子走向更广阔的人生天地。初中的学生,世界观尚未形成,多彩的世界让他们眼花缭乱,稚气冲动是这一阶段孩子的突出表现,他们往往会有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这时孩子最大的需要莫过于信任和尊重,这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基础。为此,我们从尊重孩子人格入手,多鼓励、少指责,多表扬、少批评,多建议、少强制,多配合、少拒绝,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最好的避风港和最可信赖的朋友。

  孩子的成长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在挫折面前,帮助孩子保持自信,坚定意志,教会孩子如何面对不尽如意的境况,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是家长的必修功课。在帮助孩子寻找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时,我们教育孩子无论遇见什么挫折,首先要保持自信、振奋精神、冷静思考,多检查反省自己,多分析主、客观原因,并经常和孩子一起探讨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看法,让孩子结合社会成功案例和自我成长轨迹,找到自己品格的坐标,方向明确地进行自我塑造。

  家长要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意观察掌握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校外活动、交友等各方面的情况,及时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以便能及时处理孩子存在的各种不良行为。同时我们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避免过分溺爱或专制,培养孩子豁达大度的心胸和平和心态,防止孩子的心理出现偏差。我们教育孩子要善待他人、宽容别人,特别是当同自己条件差不多的同学取得荣誉时,孩子要有良好的心态,要能够正确地对待他人和自己。我们体会到,要想培养豁达大度的孩子,家长一定不能溺爱或呵护过度,也不能对孩子独断专行,要培养孩子宽容的美德,使孩子从小心胸开阔、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重培养孩子不怕困难、自觉学习的能力,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逐步消除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树立孩子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在训练中引导孩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现在中学学习任务很重,需要掌握的知识很多,我们鼓励孩子掌握学习方法,重点把握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作业、课外练习等环节,让孩子明确认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掌握具体知识更关键。

  我们对孩子劣势有清醒的认识,因而采取了相应的自学能力培养等措施,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孩子能管住自己、管好自己,保持着较高的学习热情,将精力用在学习上,能以在学校里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基础,主动获取新知识、新技能,不断适应成长学习的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开发孩子的兴趣潜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我们先后为孩子请了钢琴、竹笛、葫芦丝、绘画、舞蹈、英语、作文、数学等专业老师专门辅导孩子,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了解多方面的知识。

  我们曾带孩子到海南、云南、山东、辽宁等祖国各地参观游览,让孩子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让孩子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孩子在小学时,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如小品、相声、乐器、英语课本剧等,我们都给予了积极支持和热情的鼓励。

  孩子喜欢下棋,我们就教他下象棋、跳棋、五子棋、军棋、围棋,全家人经常在一起切磋。

  人生的大快乐是由小快乐积累而成,给孩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看他象鸟儿一样自由自在的飞翔,我们深深体会到这是兴趣给孩子带来的愉悦。

  孩子性格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自制能力,我们十分重视孩子自制能力的培养。孩子的精力和水蒸汽一样,若是能控制它,把它传送到机器中去,就能使汽船开动、火车飞驰,若是让它任意挥发,那就是很危险的。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这也是孩子将来幸福的保证。

  对于男孩子,坚毅、勇敢更是必要的个性,我们鼓励孩子做一个勇敢、坚强的人。比如,当看到孩子受伤时,我们并不过分地安慰,而是不过早的谈这件事,把孩子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其它方面去,帮孩子忘记痛苦。我们教育孩子,社会上有的人专门靠别人的怜悯过活,再也没有比这种毫无骨气的人的生活更加悲惨的了。我们教育孩子,勇敢的人并不是无情的人,不能使孩子成为既无同情心又无怜悯心的木头人。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规范孩子的举止言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是否具有文明、乐观、自信、博爱、豁达的品格,决定着他将来在社会上被认同被接纳的程度。我们全家制定了良好行为习惯公约,一家三口,共同遵守,让孩子切勿小看言行举止这些小事,让孩子树立小事不小的观点,从小事做起。

  作为家长必须教育孩子孝亲尊师、叙伦尽份。为避免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的个性,培育孩子为别人着想的爱心,我们让孩子参与家庭大事的决定,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如何护理、颐养天年;亲人朋友有难相求时,如何帮助等问题。让孩子参与家政议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孝敬老人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决断力,而这种责任心和决断力。在孩子将来走上社会后,是孩子为他人、为自己带来幸福的重要品格。

  现在因“吃苦教育”的缺失,出现很多问题。曾经有这样一则报道:一些印度高校拒绝接收中国独生子女入学就读,原因是中国父母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差,什么事情都喜欢找学校,弄得学校很头痛。这给中国父母提出了该让孩子吃吃苦的警示。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在精神世界里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要警醒,都要深思,都要警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要反思吃苦教育的缺失所带来的恶果。

  现在“吃苦教育”严重缺失的情况与一些家长的错误认识有关。许多做父母的年轻时家庭还不太富裕,特别是带孩子的祖父母们甚至还吃过不少苦,经历过挨饿的日子,他们认为自己这辈子吃苦就是为了让孩子将来不吃苦,自己吃过的苦也决不能让孩子再吃。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想想,他们之所以感到今天的生活很幸福,恰恰是因为他们以前吃过苦,有了对比才有幸福感。所以说,保护孩子一点苦都不吃,就相当于剥夺了他们更好地享受快乐和幸福的权利。

  我国先贤们很重视对后辈的吃苦教育。孟子认为,吃苦是成长成才的基础,因而告诫人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历代开明之士,如宋朝理学家朱熹、宋朝官员包拯、明朝学者朱柏庐、清末重臣曾国藩等,无不把吃苦当做教育后代修身进德的必修课。重视吃苦教育,不独中国先贤,外国圣哲亦然。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吃苦是铸就卓越禀赋的阶梯,因为“人们只有吃尽千辛万苦才能发展好的禀赋,而坏的禀赋则用不着丝毫努力就自己发展出来了”。俄国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则把吃苦看作是获得幸福的源泉,并认定“一个吃苦耐劳惯了的人就不可能不幸。”

  现在世界上的很多发达国家都好注重对孩子的“吃苦教育”,比如在德国,家长从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对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劳动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这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当佣人。

  与这些国家相比,我们的“吃苦教育”显得要逊色的多。现在,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加上趋甜避苦是人的天性,一些家长对吃苦教育的认识理解并不那么深刻,在教育孩子上往往表现为“四过度”:即过度宠爱、过度保护、过度照顾、过度期望,导致了大量的唯有依靠父母才能生存的“啃老族”、弱不禁风的“花朵孩”的出现,催生了“我爸是李刚”这般“骄横儿”、“谁敢打110”如此“跋扈弟”的“问世”。这说明,吃苦教育的缺失,如果不及时补正,对家长的期盼、孩子的健康成长、社会的进步,都将是沉重的打击。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成长应是快乐的,在孩子成长中家长不应给孩子制造过多的“麻烦”,这也是现在“吃苦教育”严重缺失的原因之一。其实,大家不妨把苦与乐分别看做一个平衡杠杆的两端。如果我们一味地想要减少孩子们在痛苦这端的分量,增加在快乐那端的分量,那么这个杠杆就会失去平衡。要保持杠杆的平衡,中间的支撑点就必须离痛苦端越来越远,离快乐端越来越近,结果也就很好理解了——快乐的区域越来越小,一些原本可以是快乐的东西都变成痛苦了。最后,要告诉大家的是,苦与乐是相互转化的,苦多了就容易感到快乐,乐多了就容易感到痛苦。一个不懂吃苦的孩子可能一生都很难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另外,从孩子的成长规律看,儿童和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家长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对孩子开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因为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艰难困苦和曲折坎坷。在孩子的人生基础阶段,给他们开设吃苦教育这堂课,能磨砺他们的德行品质,升华他们的人生境界,增强他们的生存生活本领。因而可以说,让孩子吃吃苦,是为他们将来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稳顺畅作加油充气、储能蓄势的准备,让他们踏入社会后,在风雨人生中,充分实现自身价值。

电 话:400-123-4567 手 机:138-0000-0000 传 真:+86-123-4567 E-mail:admin@mrctj.com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完美电竞官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

关注完美电竞官网

网站地图